微菌叢研究團隊
主要負責執行微菌叢相關之基礎及臨床研究,包含微生物形態觀察、培養、菌種分離、生理生化鑒定,另外,亦包含動物實驗及人體試驗等web lab及微生物多樣性之定性定量及微菌巨量資料處理等生醫dry lab研究方法。微菌叢研究團隊視研究主題需要,組成包含臨床研究、動物與細胞實驗研究、分子生物研究、微生物實驗與微菌培養研究、生資分析研究等專家團隊,團隊成員包括本校醫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理學院等系所專家,以及陽大附醫、臺北榮總、台中榮總等臨床單位的研究團隊共同組成。
微菌叢研究團隊,近五年發表多篇論文於國際頂尖期刊,包括:GUT(2020)、GUT(2021)、JAAD(2021)、AAAI(2022)等雜誌,吳俊穎講座教授也獲得Springer Nature出版商邀請撰寫Microbiome in Liver Cancer教科書專章。
大數據及多體學研究團隊
主要負責各種健康大數據資料庫之數據處理分析,建立預測模型及指標參數,診斷預測確效驗證等等,大數據資料包括如前項微菌叢研究基因序列來分析微生物間的親緣或進化關聯分析,進而展開微生物的系統進化、分類及多樣性等定性定量之研究,或導入以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方法分析微生物相資料庫之巨量數據,以進一步尋求提供診斷或預測疾病發生的可能模式;此外,其他如國內的各種人口、族群的行政及臨床資料庫,如健保申報資料、各項檢驗檢查資料、癌症登記、罕病資料庫、人體生物資料庫等,甚至醫院病患就醫的電子病歷等真實世界數據資料,或其他社會、教育、法律等相關追蹤或定期通報之群體資料,搭配疾病表現型的研究,建立疾病預測的風險因子及參數,發展未來可能的人工智慧預測模型。
大數據及多體學研究團隊,在過去5年有許多論文發表於國際頂尖期刊,包括:包括JAMA Intern Med (2019)、Gut(2018)、J Hepatology(2019)、Gastroenterology(2019)、JAAD(2021)等。
智慧健康照護研究團隊
智慧健康照護研究團隊專注於從照護應用的角度導入臨床技術,將臨床研究中發現的成果,與產學進一步連結及運用。主要聚焦於轉譯基礎與臨床研究發展的預測模式之實際場域應用研究,由本校衛生福利研究所、醫務管理研究所、生物醫學資訊研究所協同本校的合作智慧照護的產業組織如WaCare遠距健康、智齡科技,及本校教學醫院-振興醫院及其合作產業華碩、廣達、緯謙等充沛的外部資訊技術資源,延伸臨床研究至臨床運作及病人參與的日常場域,由政策制度評估、醫務組織管理設計、病人生理醫學等資訊收集,建置可行的遠端病人照護服務生理監測雲端平台,開發智慧照護服務的提供,最佳運用學校研究系所的研究量能及結合民間產業的資源與市場發掘,建立成功的產學研合作模式。
智慧健康照護研究團隊這兩年已經通過教育部核定智慧醫療與政策管理產業博士學位學程,特色在特別重視產業端的加入,人才由產業來推薦,研發的主題也是產業提出希望解決的重要問題,學位的指導採雙指導制,由學界及產業端各安排一位指導老師,目前已在振興醫院有很好的開展推動,未來兩年希望把教育部支持的理念,能夠在持續擴大到其他的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