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ORTANT RESEARCH PROJECT
跨機構多面向肝癌整合轉譯研究,以發展預防及治療策略並建立臨床指引:基礎臨床前研究、4P(個人化、預測、預防及參與)研究、流行病學研究、行為介入研究、統合分析,以及經濟評估
研究背景:
肝癌是台灣第二位癌症死因的癌症,雖然標準化死亡率有逐年下降趨勢,但隨著人口結構老化,粗死亡率並沒有下降。慢性B型肝炎及脂肪肝是台灣肝癌主要兩個危險因子,透過抗病毒藥物治療,可以有效降低肝癌發生率,但仍然無法根除肝癌的發生。手術是早期肝癌的主要治療方式,但手術後仍有相當高的復發率。系統性藥物治療是晚期肝癌主要治療方式,近幾年系統性治療藥物發展快速,但藥價昂貴,而且有些患者療效並不理想。如何具體降低2025年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之後的肝癌發生率、復發率及死亡率,是一個重要的議題。
研究目標:
針對抗病毒藥物治療、病毒及宿主基因研究,結合人口族群以及醫院病患為基礎的大數據分析,以生物標記及預測模式,進行肝癌個人化發生率、復發率及死亡率的預測及預防,並透過結合行為介入研究、經濟評估及統合分析,與台灣考科蘭中心合作制定臨床指引,以降低台灣肝癌的發生率、復發率及死亡率。
研究方法:
本計畫由陽明交通大學、中央研究院、國家衛生研究院、高雄醫大、台大醫院、台北榮總、台中榮總、成大醫院、中國附醫、義大醫院、淡水馬偕醫院、中山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等十三個研究機構所組成的研究團隊,將透過基礎臨床前研究、4P研究(個人化、預測、預防及參與)、流行病學研究、以及經濟評估等方法,由四個面向進行研究:
- 發展慢性B型肝炎相關肝癌的預測及預防策略:(1) 研究慢性B型肝炎單核苷酸變異、表面抗原突變體與拼接突變體對於肝癌發展的影響和預測價值。(2)研究慢性B型肝炎患者接受抗病毒藥物後,發生復發之自然病史,以發展肝癌二段預防的治療策略。(3) 將比較持續相較於間斷的抗病毒策略,作為B型肝炎病毒相關肝癌次級預防的效果。
- 發展脂肪肝相關肝癌的預測及預防策略:(1) 將研究脂肪肝炎相關基因變異及非侵入性cccDNA相關病毒標記互動,對B型肝炎病毒引致肝癌的所扮演的角色。(2) 將以族群研究以及臨床研究,針對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個人化肝癌風險進行評估及預測,並尋找預防方法。
- 發展並驗證肝癌生物標記及預測模式:(1) 尋找不同病因導致肝癌早期診斷的生物標的及應用於不同臨床治療療效評估。(2) 利用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進行肝癌個人化預測模式之驗證研究。(3) 以全國族群及多中心前瞻性世代研究,探討肝癌手術後復發的風險因子、預後、與可能的化學預防方式。(4) 從已知肝癌風險因子學習,利用人工智慧技術鑑定肝癌治療目標。
- 發展降低肝癌發生率及死亡率的臨床指引:(1) 透過預測模式建立及驗證、統合分析,以建立指引降低老年肝癌患者之發生率及死亡率。(2) 結合實證醫學及真實世界數據,建立晚期肝癌的全身性抗癌藥物治療共識。(3) 進行肝癌預防與治療的行為介入研究、決策分析,以及經濟評估。
 
     
     
     
     
 
Director Chun-Ying Wu 梁立霖 副主任 林振慶 副教授 許耀俊 副院長 李騰裕 副教授
邁向2030年智慧醫療大健康跨域計畫
環境變遷與超高齡社會的形成,造成醫療照護需求的改變。以資通訊、大數據與人工智慧、互聯網為主的科技將大幅改變醫療模式。邁向2030年,我國將面對包括人口結構失衡與分布不均、跨界創新加速,以及數位科技催化轉型的重要挑戰。與未來醫療照護相關的醫療人工智慧技術以及倫理與法律等永續議題需積極尋求對策。因此,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攜手臺北榮民總醫院、臺中榮民總醫院,以及中央研究院共同提出跨機構的「邁向2030年智慧醫療大健康跨域計畫」,整合了八個國內頂尖的醫療,資訊,數理,以及科法團隊,組成「智慧醫療與資料治理中心」。目標是建立世界領先之數位醫學與智慧醫療前瞻人工智慧技術與資料平台的推動樞紐。
 
    
Director Chun-Ying Wu Deputy Director Che-Lun Hung
建置國家人體微菌研究合作與技術服務核心設施計畫
本整合型計劃將建立國內第一個結合臨床大數據資料與標準化腸道菌相分析的糞便微菌叢資料庫,微菌叢代謝體整合資料庫、自動化報告與分析平台及疾病動物細胞模式,將來可發表於國際期刊及申請專利,大幅提升台灣在國際腸道菌相領域學術地位,所建立之腸肝軸疾病動物模式,將可貢獻於國人疾病診斷與預防,降低社會醫療支出與家庭經濟負擔。
 
     
    
吳俊穎 主任 吳莉玲 助理教授 高正彥 副主任
AKK菌及其相關代謝物,做為肝細胞癌之生物標記或輔助療法之研究
一、 本計畫的目的在於開發本土AKK菌株及其相關代謝物,做為肝細胞癌的生物標誌以預測肝細胞癌的風險及預後,或做為末期肝細胞癌之輔助治療以改善末期肝細胞癌之治療效果。 二、 本計畫對於社會、經濟及學術發展等面向的預期影響性:本計畫將有助於發展做為肝細胞癌篩檢及預後評估之工具,也有機會發展輔助治療以改善晚期肝細胞癌藥物治療之效果。對於降低肝細胞癌之發生率及死亡率,將具有可期待的貢獻。
 
     
    
吳俊穎 主任 高正彥 副教授
